望著前面不知名背影貼近角落坐下的古怪姿態。半透隔板被燈光打成三面圍繞的形狀,沒完全包覆地看得見他正看著一部手機,一本尺寸不大的簿落在小桌;觀者很有可能要先望著/靠著這陌生背影的指使去得知作品的大部分資訊。擱在地上的螢幕連接上拾獲而來的電話,它無可避免地要公開觀賞私密行為,聲音則能獨享,或與另一位觀者共享。當然碰到奇遇的節奏抑或掃興盡是彩數。
幾多人習成慣性備存電話的超能力?近來手機容量滿完又滿,從最舊的開始移到電腦翻閱,插上硬盤備份整理,消化未完而新的持續生產,只要讓出幾gb的空間已覺筋疲力竭。適逢要睇翻部電話之時,都覺有翻雲覆雨的情勢要來襲,深怕要觸碰些甚麼事而消化不良。這個裝置似乎想抓著這種感受,尤其翻閱一個認識的人,執來的電話,整理完的格局都變成了他的分身。
附兩種觀看方式。看著螢幕接駁著電話即時操作(另類的閉路?),剛好遇到一個仔細閲讀的背面正在「翻閱」,隨即就跟上陌生「操作員」的腳步。他掌控著我觀賞一套怎樣的「電影」,憑著他的手引出了我看的圖像間變化的速度、停頓、段落,他的「滑手機行為」將作為我觀賞的影像合成在螢幕的靈現。17:50的「我們」,邊聽著20年10月23日的「satie on the road」錄音,看到從幼兒園拍下的飛鳥圖壁報;不久抵達台灣街景,從道路隔音屏的一塊透明中「他」錄下兩個男生傾訴時輕快的曖昧氛圍。
手掃著幾張破掉汽車的殘骸內外連環照,LED幕繼續跟著一個埋頭的背影的手滑到2019-9-29。他把一張直對著閉路拍的圖片放大好幾次,接著有一幅鳥瞰角度的傘群逐步移動的gif、運動期間的街道滲雜其中(聽說gif是一個過檢的取捨,但卻形成了素材無限斬斷的氛圍)記憶裡深刻的毫無緣故,是他在行駛的黨鐵車廂裡凝視著被氣流反覆翻動的紙團。當刻我被一條略有4、5格長的卷紙帶進去那麼沉寂回想的旋渦。
在前面看到「影像」的同時間,聽著敲擊與爆破聲緊接地從不知名方向發出,被錄低「擺番好部電話先好無?舉高雙手舉高雙手」的現場叫號,恰恰重疊著本地樂隊迷你噪音的彈奏…… 尾隨海量時刻排序而成的連串回想。待我終於走到琴凳坐下,依照筆記的一些索引掃過各種日子,在錄音程式裝著編制好的曲調、圖像,與日記程式的文字串聯之際,同時會閃現由遠到近的個人回憶——「嗰時我喺邊一區」、「嗰日嘅我發生咩事」,有無出去,有無睇到一個車站的掠影,行到邊搵休息時間滲入人群,平常生活與周邊的景觀滲雜對每一步、接下來的迷惘與期許。
保留著一張張的獨立形態,素材不是沒有整理,而是剪得更碎,以便藏起。有四周的裂痕、發黃變舊、待修、破損的景物,也有機票、樂隊演出海報和理大圍城電子票裝在這部失機中,陰差陽錯地流出,重啟一些令人在意的時間與記憶,步入細節。
翻開一個人的手機操作作為裝置,觀者有大量的自由選擇如何觀看一場隱私。觀望某人翻開另一個只能作為某人生命片斷式化身的「素材」,他是眾多他遇過事情的複合物和延伸,也是個不能解開的各種暗語。每人手上都有一部,絕大多數都不會被其他人拆解為些甚麼。從這作品的模式感受到有盡可能不簡略地安放。由這些碎片去重組人是徒勞的,它卻能成為勾勒眾人的一個切面——樸實的翻看著別人而折射自身的文體。
本文是對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首屆雙年展 《缺口長出了尾巴》中鄧樂滔作品「拾獲一部手機據為己有」的評論寫作,展覽日期為2023年4月15日至5月18日。
作者:黃頌恩,藝術家,錄像涉獵實驗紀錄、地方聲境與停格動畫。現以素食餐廳集體營運空間「黑窗里」;上年策劃「勾起謎藏的身影」,放映20至22年間本地實驗紀錄短片作,同時完成一部運動期後協作三年的《 :「去未去嘅地方。」》 。